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天舟一号”副总设计师、永济籍人士张强

    信息发布者:love木子
    2017-05-29 09:29:57    来源:运城新闻网   转载

    记者 张建群 祁克宁

    张强近影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补加试验,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负责此次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控制系统设计的副总设计师,是永济籍人士张强。
        其实早在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那次的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便是张强。他1989年从永济中学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经做客央视的“新闻直播间”,为全国的观众朋友进行专业解读。也正因此,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引起了永中学子以及更多家乡人的关注。
      不久前,永济中学曾邀请张强回母校进行讲座,因为工作原因,他未能成行。其实,张强的老师、同学、同乡们想了解的是,张强这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如何在大学毕业后进入航天科技集团,后来又一步步走到了飞船副总设计师的位置。他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5月14日,记者联系到了张强,他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那年高考,他的成绩比清华分数线高7分

      张强1970年生于永济市栲栳镇卫村,家中四个孩子,他是唯一的男孩。二十多年前,因为是同乡的缘故,记者曾经与张强见过面。那时的他清瘦而安静,不是那种张扬高调让人从人群中一眼就能发现的人。也正因此,张强能够从他的同窗、同学、校友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科技界成绩突出的科学家,才让人有了更多的惊讶与敬意。
      其实,张强从小就是个学霸式的人物,用家里大人的话说,他学习好像没费过什么劲,但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高考时,张强以总分577分,在永济中学排名第二的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那一年,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570分,张强的成绩比分数线高出了7分。没有报考清华大学,一是出于谨慎考虑,再者,张强心中也有一个飞翔的梦。是那种站在黄土地上向往蓝天的浪漫与宽广的梦。
      谈及过去的成绩,张强说,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孩子,从小跟着父母亲在黄土地上摸爬滚打,吃了不少苦,也流了不少汗,所以养成了能吃苦的性格,也锻造了自己的毅力。
      那时候,在农田里劳作的时候,看着父母亲脸上的汗水,看着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累,张强很是心疼,也萌发了要刻苦读书、跳出“农门”的强烈愿望。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上课都是挺认真的,学习很有动力,因而成绩也比较好。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还真得感恩农村的艰苦劳作对自己意志的锤炼,这其实也是让人受益终生的一种素质和品德。

    ▲天舟一号太空运行示意图(资料图)

    毕业时,他以总排名第二的成绩留京

      1993年,张强从北航毕业,与所有的学子们一样都面临着就业。二十多年前,能留在北京工作是许多学子的梦想,张强也一样。但是,他与多数学子一样,在北京没有任何关系,有的只是在北航四年学习的知识与一名农村孩子特有的踏实、朴素和上进。
      不过,命运之神向张强露出了美丽的微笑。那一年,北航有4名留京名额,在80名应届毕业生中综合选拔。张强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选拔,以总排名第二的成绩顺利留京,成为中科院自动控制所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后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自动控制所从中科院分出来,成了如今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
      如果说在学校成绩好靠的是智商、毅力、勤奋等品质的话,那么在工作单位还能够一如既往成为行家里手,挑起大梁、成为骨干,那么,必须有一种除了品质之外的理想支撑。

    为与祖国的航天事业在一起而幸福

      在学校里打下的扎实理论基础,是张强在工作单位继续成长前进的助推剂。在别人眼中有些枯燥与单调的航天科技,在张强心中却是乐此不疲的奋斗乐土。
      多年中,他主攻的一直是飞船的核心技术,用人比喻飞船的话,他研究的就是飞船的大脑,要让这个大脑准确地控制飞船的动作,实现航天器的在轨控制。
      张强说,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一个高起点的平台,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加入到目前的这个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承担了我国从东方红一号开始,所有航天器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控制系统的研制,参与并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前进的历程。
      多年以前,张强带队出访德国。那时,我国的航天事业还在起步阶段,德国的科学家脸上掩饰不住的不屑,让张强暗暗憋了一口气。他想,我们中国人并不比你们差,你们那些技术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一定比他们聪明,但我们一定比他们努力,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够超过他们。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紧紧连在一起的时候,他也就获得了最大的动力。回国以后,张强与同事们不分昼夜连轴转,不断地学习、反复地实验,终于圆满完成了单机的研制工作,并且在几乎所有指标上,超过或达到德国产品的指标。
      当神舟八号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次在轨交会对接之后,张强再次出访德国。他看到上次还不可一世的德方人员的脸上,浮现出的是对于中国同行的敬重。
      那次,张强和同事们都舒了一口气,他们为自己的祖国而骄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还有什么事情比你亲身感受到祖国的进步更幸福的呢?”张强说,“有幸参与和见证共和国的发展与壮大的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每个人都很精彩,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就很精彩

      张强说,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中国的航天科技如今在世界上已经有了重要的地位。一次次飞天成功已经向世界表明“中国能行”。下一步,他们的工作将要转入航天技术实用化的征程,要让航天技术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的生活作贡献,要让祖国人民感受到航天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福祉。他和同事们将要在空间站建设方面进行攻坚,让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有自己的空间站,有自己的家。
      张强说,因为职业的原因,自己比别的同学受到了更多一些的关注,其实自己并不比他们更优秀,大家因为职业的不同,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着,创造着人生。每个人都很精彩,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就非常精彩。祖国给了我们奋斗的机会和平台,我们深深地感恩强大的祖国。
      张强说,永济中学是一所很了不起的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曾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他前不久与同学,也是当年与他一同参加高考、成绩名列第一的朱泽联系过,他如今在南非,也在为祖国作着贡献,还有当年永济中学传奇的陈景录,大家都很感恩母校、感恩家乡。没有母校、没有家乡的黄土地、黄河水的养育就没有他们的今天。

    故乡给了他前进的动能与温暖

      谈及自己的家乡永济卫村,张强说,有爹娘的地方就是家,父母亲如今还在家乡居住,那里是自己永远的家,是一个亲切温暖的地方。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曾经有一位叫安泰的神,站在地上,就力大无穷;离开了大地,就变得弱不禁风。家乡就是自己的大地母亲,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便会重新充满力量。
      河东自古以来就是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这里表里山河,人杰地灵,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灿若星辰。今天的人有着任何的一点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家乡给自己的基因、血脉和文化传承。
      张强说,自己多年在外,有时候想起故乡的时候,便常常想起当年在永中一起求学的同窗,感觉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基因就是不甘平庸、不怕吃苦、永远向前。他过去回故乡时也拜访过一些师友,发现他们都非常努力,非常上进,也非常优秀。感恩故乡这片黄土地,她给了我们前进的机会和勇气,永远是我们奋斗的精神源泉。(图文来源:运城新闻网)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